<<  < 2011 - >  >>
1 2 3 4 5 6 7
8 9 10 11 12 13 14
15 16 17 18 19 20 21
22 23 24 25 26 27 28
29 30 31




一、每学一项新魔术,一定要做笔记,人的记忆力有限,虽然现在记得,但过了几天、几个月后还是会忘掉,所以一定要做笔记。
  二、准备一面镜子,供练习用。
  三、独自练习魔术时不要只顾手法,把台词想好之后,与手法结合着练习。
  四、练熟一招之后,尽快变给别人看,拖越久会越怕变不好而不敢变。
  五、每天出门前挑一招魔术,练习一两次,这样当你在这一天中有机会变魔术的时候,就不会手忙脚乱。
  六、当熟练的魔术增多了之后,将所会的魔术招术的名称浓缩成一张纸片,在有需要时可以拿出来看,可迅速回忆起该魔术的变法,对练习或表演都有帮助。
  七、在睡前的时候,想想今天所变过的魔术,把需要改进的地方记下来,或是有那些东西观众看了之后反应不错的也把它记下来。
  八、一招魔术需要挑出一段时间来练习,但是练手法不必像练魔术一样,吃饭前后、看电视、公交车上、或睡前,都是练手法的好时机。
……
扑克耳能听牌
  洗牌后,披开,让观众看一下,没有毛病,再请他抽—张。然后表演者把其他牌握在手中,放在耳边—听,就知道观众抽的是什么牌。
  演法:
  l、先把两张花牌去掉。
  2、再把全副牌按下列次序排列成四行(第—行黑桃,第二行红心,第三行梅花,第四行红方),牌面向上,然后从左边第—行“K”,第二行“3”……顺次收牌。3压K上,6压3上,9压6上,Q压9上……。
  3、观众抽牌后,把抽牌上面的那些牌放到余牌下面。
  4、听牌前顺便看明下面的面牌。若面牌是“3’’,那么抽牌必定是“6”。面牌是“红心:,抽牌定是“黑花”。
  5、要记住口诀:“桃、心、花、方下加三”。比如看见面牌是“红心6”,那么观众抽的牌必是“梅花9”。心的后面是花,而6加3则是9,因此抽牌必然是“梅花9”。
……
神奇及无法理解的事总令人印象深刻,而魔术表演能让人们感受到忘却现实的愉快,这正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。
  就舞台魔术来说,它可以和各项表演艺术相融合的,例如:舞蹈、戏剧等...所以,观众在欣赏时,不但可以看到魔术的神奇,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与其它表演艺术结合,相互辉映的效果。而以近距离魔术来说,魔术师就在你身边,不论是扑克牌或是钱币,你不但可以仔细观赏,甚至可以亲身参与,这又是另一种欣赏乐趣。
  坦白讲:魔术本来就是假的,但最重要的是,任何一个魔术的原理,无论多简单,都是设计者的智能与心血的结晶,所以,为了尊重设计者,也为了观众能欣赏到最好的效果,站在表演者的立场,在不熟练之前,不能轻易的做表演,而在表演之后,也不能随便说明原理;相对的,在观众的立场,要求表演者公开其原理或把道具借出观察,除非是正式的教授魔术场合,否则都是不恰当的做法。尤其是在观赏近距离魔术时,更不可“动手”或用其它方式干扰表演者,这都是对魔术表演应有的基本尊重。
  碍于目前一般大众对魔术的认知并不足,希望借由此篇文章,提升观众欣赏的乐趣及支持与认同,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同好加入表演的行列。
……

  美国魔术大师霍华萨士顿 Howard Thurston(1896-1936)

  萨士顿三原则:

  (1)永远不说出魔术的秘密。

  这是所有魔术师守则的第一条,也是最重要的一条。如果没有了秘密,再难再炫的技巧,在观众面前都跟废物一样,魔术师沦为耍把戏受嘲笑的小丑。不说把你神人,说了把你当骗子和白痴。

  有人认同蒙面魔术师说的:魔术的秘密要公开,才能使魔术进步。没错,魔术的秘密要公开给有心学习魔术的人,但是不是毫无代价和无限制的公开给大众。魔术不是要人人都会的,一定的门槛限制是必须的。这句话不过是他塑造个人悲剧英雄形象的借口罢了。因为他的节目,使得一些地区的魔术师失业,而他自己赚进大笔的钞票,难道,这就是合乎道义的行为?他侮辱了观众欣赏的权力,而人们却还拍手叫好。


……
(一)要尊重同道.
  (二)要认真练习.
  (三)未练习熟练前不作表演.
  (四)不无代价教授魔术.
  (五)不公开魔术的秘密.
  (六)不在表演前说出魔术效果.
  (七)不在同一观众前表演同一套魔术.
  (八)要以正途发展魔术
  说明:
  (四)不无代价教授魔术:
  是否要和其它人交流才可以教授还是要其它人把给钱我才可教授?和魔术师之间的交流当然并不在此限。
  之所以有这个规条,是因为以前没什么魔术爱好者,有的只是专业的魔术师,魔术是他们赖以维生的技艺。
……
魔术的历史悠久,早在新石器时期,就已有魔术活动的踪迹。人类的童年,对太阳、月亮、火、雨等自然现象无法理解,只能解释为是神话般的非人力的力量。另一方面,人类也有征服自然的愿望,盼望着能采撷到丰富的食品,希冀庄稼丰收、畜牧兴旺,于是,头脑中幻想自然地产生。我国浩翰的神话海洋,如“盘古开天劈地”、“女娲补天”、“夸父逐日”,乃至种瓜立即结瓜,爬树可以登天,支解后而复活等等,就是证明。
  这些幻想情景,体现在古人祭天、祈年等游艺色彩较浓的习俗活动中,魔术的雏型由此产生了。正如《吕氏春秋》所载的上古“葛天氏”三人手执牛尾而舞那样,古代戏剧、舞蹈、杂技、魔术都处于萌芽状态,并未明显分家。
  古人无法抗拒自然灾害,因此,他们相信天与地有道路相通,相信有“不周山”那样的撑天的柱子。于是,”出现了能来往于人和神之间的使者——巫、觋和稍后一些时候的方士。这些人为了使人相信他们具有非凡的本领,大都有些验证的办法,这就是原始的魔术师。
……
正确的魔术起源时间无从考据,推测从有人类活动开始就有了魔术。魔术的起源是宗教和信仰。在古代,人们相信自然界中所有的事情,都是因为有精灵或神灵操纵,因此巫师或祭师利用人类迷信的心理,利用人们所不知道的原理制造神绩,让人们相信这些是由精灵或神灵所行出来的,借由魔术强化宗教的仪式,信徒们更加确认他们的信仰。
  历史上最早的魔术纪录是在古埃及,大约是在西元前2600年,也就是距今四千多年前。1823年发现的威斯卡手稿,文献上记载了一位名叫德狄的魔术师,受召为法老王进行表演。他能将鹅的头砍下,而断了头的鹅依然能走动,最后再把头接回去恢复为原本的鹅。该纪录描述了这名魔术师对鹈鹕和公牛也进行了相同的戏法。但法老要求他也对犯人施行相同的戏法时,他拒绝了。
  古希腊的神殿也利用了魔术的原理。例如祭师打开神殿大门时,风箱会吹向地面,祭台上便出现了火焰。还有应用风管制造的会说话的神像。
……
(一) 从历史角度分中国魔术可以分为“中国古代魔术”和“现代魔术”;经常在一些表演当中看到某人擅长“古典戏法”,即属于中国古代魔术中的一种。
  (二)按原理与技术分:(这种分类不是绝对的,表演时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交叉使用不同的原理与技术)
  手法类——以手法技术为主,必须勤练才能表演。
  器械类——以巧妙设计的机关、器械来进行表演。
  心理类——根据心理学的原理来进行魔术表演。
  科技类——以化学、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作为依据来进行表演。
……
■ ACT →「剧目」
  一名演者的完整「程序」;「剧目」通常意指一段不到30分钟的表演,往往是作为一段更长的「秀」(SHOW)的部分。
  「剧目」也意指在「晚场全秀」(FULL-EVENING SHOW)中的一段特定「程序」〈例如「精灵小屋」(SPIRIT CABINET)「剧目」或「空中飘浮」(LEVITATION)「剧目」〉。
  ■ APPARATUS →「用具」
  被观众所见之任何对象,该对象已经特别加工来导致一出魔术的「效果」。本术语并非视对象之大小而定;一件「变钞铜管」(BILL TUBE) 和一项「狮子的新娘」(LIONS BRIDE ILLUSION)两者皆是「用具」「效果」。是否为「用具」并非藉由观众的认知来归类的;虽然一个火柴盒可能不像是魔术师的「用具」,若因一出「效果」的用途而暗中加以改造,则其将被视为「用具」。
……
就广义的来说:凡是呈现于视觉上不可思议的事,都可称之为魔术。而我们下工夫去学习,然后让人们去观看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,就是『表演魔术』。
  然而大家看魔术却不了解魔术,尤其是中国看魔术的风气未像国外兴盛,更别去谈学魔术了。在这里希望能借由自己微薄的力量,慢慢的提升人们学习及观赏魔术的风气。
  魔术一词是外来语,我国古称“幻术”,俗称“变戏法”。
  魔术依靠和运用光、声、电等物理和化学的多种科学原理,用奇特的艺术构思,造成种种离奇巧妙的表演形象。魔术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出现在我国汉代的“百戏”中,至唐宋年间,魔术作为一种表演技艺尤为发达。
  近百年来,随着中外艺人交流日益增多,国外魔术也大量地传入我国。那时,南方的魔术艺人侧重于吸取西欧的魔术表演手法,北方则更多地借鉴了亚洲的魔术技艺,因此,出现了我国魔术的南北两大流派。所谓南派,其表演讲究道具造型的宏伟壮丽,表演优美洒脱,一般不说话;北派多重于手上技巧,除表演细腻外,还注重“使口”(说功),这成为北派魔术的一个重要特点。后来,随着南北派交流日益增多,相互取长补短,现在南北两派之分已不甚分明。
……
首页 上一页 下一页 尾页 页次:1/2页  10篇日志/页 转到:
天涯博客欢迎您!